2006年4月18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北仑检察院的“专利”在全国推广到多个领域
“行贿黑名单”全透明个人也可申请查询
本报记者 仇健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讯  今后,不仅单位可以查询“行贿黑名单”,公民个人只要提交书面申请和有效身份证件,也可以查询。昨天下午,在我省检察机关受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情况通报会上,不少职能部门都认为,“行贿黑名单”将成为阻断商业贿赂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利器。
  自2002年7月宁波北仑检察院首创全国第一份“行贿黑名单”以来,我省作为试点省份,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摸索,从2004年6月到2005年10月底,被省检察机关记录在案的行贿个人、单位共268个,接待单位查询461批次,对参与建筑领域投标的5399家单位、1845名项目经理进行了查询,其中,查到有行贿记录的164个。
  今年1月在全国推开的“行贿黑名单”不同于我省以往的“行贿行为档案”,全国统一实行的“黑名单”仅针对于行贿犯罪案件,录入的档案也调整为1997年刑法修订实施以来的行贿犯罪。该系统所涉及的领域,则由原先的建筑领域扩展到金融、教育、医药卫生和政府采购领域。只要是个人行贿、单位行贿、对单位行贿、介绍贿赂犯罪案件的,都将被记录在案,并提供查询。
  省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处长修杭生说,针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招投标、公共采购、信贷审批、医药购销、招收公务员、招生等贿赂犯罪高发易发环节以及利用行贿手段获取非法利益的单位和个人,通过查询系统掌握情况,是用非刑罚手段采取的防范性、控制性、警示性、预测性措施,它提高了贿赂犯罪的风险,切断了职务犯罪的机会和条件,使行贿犯罪失去市场、失去饭碗、失去信誉,也能使国家公职人员远离贿赂犯罪。